若城乡发展长期失衡(如城市资源集聚、乡村空心化),不仅会制约区域整体效率,还会加剧社会矛盾——部分区域曾因“重城轻乡”导致“乡村人口流失、农田抛荒”,而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区域,均以“城乡融合”为抓手,推动“城市资源下沉、乡村价值提升”,实现“城乡优势互补、共同繁荣”。本文以城乡融合为核心,拆解区域如何通过“要素流动、公共服务均等化、产业联动”破解发展不平衡,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实践路径。
一、要素流动:打破 “城乡壁垒”,让资源双向赋能
城乡发展失衡的核心症结是 “要素单向流动”(如农村人口、土地资源向城市集中,城市技术、资本难以下沉)。通过 “破除要素流动壁垒、搭建双向流动平台”,可激活乡村发展动能,同时为城市发展拓展空间。
(一)关键路径:推动 “人、地、钱” 双向流动
浙江杭州临安区:出台 “人才下乡 20 条”,对返乡创业青年给予 “创业补贴(最高 50 万元)、场地免租(3 年)、子女入学优先” 等政策;搭建 “乡村创客空间”,聚焦 “民宿运营、农产品电商、乡村文旅” 等领域,2023 年吸引下乡人才 1.2 万人,带动乡村创业项目 500 余个,某返乡团队打造的 “云上民宿” 品牌,年营收超 2000 万元。
2. 盘活 “农村土地”,释放土地价值潜力通过 “土地流转、用途管制优化”,让农村闲置土地(如宅基地、集体建设用地)成为城乡融合的 “纽带”:
四川成都郫都区:开展 “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” 试点,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通过 “出让、出租” 等方式用于 “产业项目、乡村文旅”;同时推动 “宅基地改革”,允许城市居民通过 “租赁” 方式使用农村宅基地(最长 20 年),用于建设 “乡村民宿、工作室”。2023 年郫都区入市集体建设用地 1200 亩,带动乡村投资超 50 亿元,某民宿项目通过租赁宅基地运营,年接待游客 15 万人次,带动村民人均增收 2 万元。
3. 引导 “资本下乡”,为乡村发展注入资金建立 “政府 + 社会资本” 联动机制,引导城市资本投向乡村产业、基础设施:
江苏苏州昆山市:设立 “城乡融合发展基金”(规模 100 亿元),重点支持 “乡村产业升级、农村基础设施”;同时推出 “乡村振兴贷”,对投向乡村的企业给予 “利率优惠(低至 LPR-50BP)、政府贴息”。2023 年昆山市引导社会资本下乡超 80 亿元,投入 “智慧农业园区、农村道路改造” 等项目,某智慧农业园区通过资本注入实现 “水稻全程机械化、物联网监测”,亩产提升 15%,农产品溢价 30%。
二、公共服务均等化:缩小 “城乡差距”,让民生福祉普惠共享
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直观体现是 “公共服务差距”(如教育、医疗、养老资源集中在城市)。通过 “城市资源下沉、农村服务升级”,可让乡村居民享受与城市同等的公共服务,实现 “民生无差别”。
(一)关键路径:推动 “教育、医疗、养老” 城乡统筹
湖南长沙县:组建 “10 个教育集团”,覆盖全县 30 所乡村学校 —— 长沙县一中(优质校)向乡村学校派出 “骨干教师(每周 2 次驻校教学)”,共享 “线上课程资源(如直播课堂)”;乡村学校教师可到优质校 “跟岗培训(每学期 1 个月)”。2023 年长沙县乡村学校中考平均分提升 20 分,优质高中录取率提升 15%,家长 “择校进城” 现象减少 60%。
2. 医疗提质:“城市医院 + 乡镇卫生院” 医联体建设推动城市三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组建医联体,通过 “专家下沉、远程诊疗” 提升乡村医疗水平:
浙江宁波鄞州区:鄞州区人民医院(三级医院)与 12 家乡镇卫生院组建医联体,专家每周 “下沉坐诊(3 次 / 周)”,开展 “手术带教(如常见病手术示范)”;建设 “远程诊疗中心”,乡村患者可通过 “视频问诊” 获得城市专家诊断,无需奔波进城。2023 年鄞州区乡镇卫生院门诊量提升 35%,常见病治愈率提升 25%,患者县域内就诊率达 90%。
3. 养老共享:“城市养老院 + 农村幸福院” 资源联动推动城市养老机构与农村幸福院合作,通过 “服务输出、资源共享” 提升农村养老质量:
山东潍坊青州市:青州养老院(城市优质机构)为农村幸福院提供 “护理员培训(每月 1 次)、养老物资捐赠(如轮椅、康复设备)”;农村幸福院与城市养老院建立 “转介机制”,农村失能老人可优先转入城市养老院接受专业护理。2023 年青州市农村幸福院服务覆盖 80% 行政村,农村老人满意度达 92%,失能老人专业护理率提升 40%。
三、产业联动:构建 “城乡互补” 产业体系,实现 “以城带乡、以乡促城”
城乡融合的经济基础是 “产业联动”—— 城市依托 “技术、市场” 优势发展高端产业,乡村依托 “资源、生态” 优势发展特色产业,通过 “产业链衔接、市场互通” 实现双向赋能。
(一)典型案例:浙江湖州安吉 —— 从 “美丽乡村” 到 “城乡融合示范”
安吉曾面临 “城市工业单一、乡村资源闲置” 问题,通过 “产业联动 + 要素流动” 实现城乡融合:
产业联动:城市发展 “绿色家居、数字经济”,乡村发展 “生态文旅、绿色农业”—— 城市家居企业(如永艺家具)与乡村木材加工企业合作,实现 “原材料 - 加工 - 销售” 衔接;乡村 “白茶种植基地” 与城市电商平台(如天猫)合作,实现 “田间到餐桌” 直连,2023 年安吉白茶产值超 30 亿元,带动 3 万农民增收;
要素流动:吸引城市人才下乡运营 “民宿、文创” 项目(如 “大乐之野” 民宿),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;引导城市资本投向 “智慧农业园区”,实现 “白茶种植物联网监测、自动化采摘”;
公共服务均等化:组建 “5 个教育集团”“3 个医联体”,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共享课程,乡镇卫生院实现 “远程诊疗全覆盖”;
成效:2023 年安吉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 1.8:1(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.45:1),乡村旅游接待量超 3000 万人次,成为 “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标杆县”。
四、启示:城乡融合的核心逻辑
区域城乡融合绝非 “把乡村变成城市”,而是 “保留乡村特色、发挥城乡优势、实现双向赋能”—— 需避免 “一刀切” 的城镇化(如盲目拆村建城),需尊重乡村自然禀赋;需打破 “要素壁垒”,让资源自由流动;需聚焦 “民生福祉”,让公共服务普惠共享。唯有如此,才能实现 “城乡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” 的协调发展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