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动
发布需求
政策
帮助

开展全域旅游

实现 “旅游让生活更美好、让区域更协调” 的目标

以旅游业为抓手,重构区域的经济结构、社会关系和生态格局

关于全域旅游

加入全域旅游生态

我要加入全域旅游生态

诚邀各地方政府、产业园区、龙头企业

科研院所及合作伙伴加入

绘阖产业集团 × 乡村集体经济组织:乡村文旅共同体打造合作方案
来源:绘阖产业集团 | 作者:区域发展中心 | 更新时间 :2025-10-11 | 2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一、合作背景:破解乡村文旅发展痛点,激活集体经济价值


当前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文旅产业中,普遍面临三大核心困境:一是资源零散难整合,乡村拥有的自然生态(山水、田园)、文化资源(古村落、民俗、非遗)、农业资源(梯田、果园)多分散在农户手中,缺乏系统梳理与规模化开发;二是运营能力薄弱,缺乏专业团队支撑,导致 “有资源无业态、有业态无客流、有客流无收益”,如乡村民宿多为 “夫妻店”,服务标准低、营销渠道窄;三是收益分配不均,传统模式下 “企业赚大头、农户赚小头”,集体经济组织难以形成长期稳定收益,农户参与积极性不足。


绘阖产业集团依托在 “乡村振兴、数字科技、现代流通、全域旅游” 等领域的资源积累,具备 “资源整合能力(串联零散资源)、业态运营能力(打造特色文旅产品)、利益协调能力(设计公平分配机制)” 三大核心优势,可与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精准互补,共同打造 “资源变资产、资产变收益、农户共参与” 的乡村文旅共同体。


二、合作目标:分阶段实现乡村文旅价值升级与农户增收


  1. 短期目标(6-12 个月):完成乡村文旅资源系统梳理(如古村落、民俗技艺、农业基地),落地 1-2 个核心文旅业态(如民俗体验工坊、农耕研学基地),搭建基础智慧服务与营销体系,带动首批参与农户人均增收 10% 以上;

  2. 中期目标(1-2 年):形成 “文旅 + 农业 + 文化” 融合的业态集群(如民宿集群、特色餐饮、文创销售),建立 “集体经济组织统筹、绘阖运营、农户参与” 的管理机制,游客复游率达 30% 以上,集体经济组织年度文旅收益突破 50 万元;

  3. 长期目标(2-3 年):将合作乡村打造为 “省级乡村文旅示范村”,形成可复制的 “乡村文旅共同体” 模式,让文旅产业成为乡村集体经济增收、农户稳定就业的核心支柱,实现 “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” 的良性循环。


三、核心合作内容:构建 “资源整合 - 业态打造 - 运营赋能 - 收益共享” 共同体体系


(一)第一阶段:资源整合与规划 —— 夯实共同体发展根基


联合开展乡村文旅资源普查与确权


  • 绘阖组建 “规划 + 文化 + 农业” 专项团队,深入乡村实地调研,结合资源特点与市场需求(如城市亲子家庭偏好研学、年轻客群偏好小众体验),共同编制《乡村文旅共同体发展规划》,明确 “核心业态布局、资源开发优先级、农户参与方式”。

  • 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,组织农户梳理本土可开发资源:自然资源(如村域内的山林、溪流、梯田)、文化资源(如古民居、非遗技艺(剪纸、陶艺)、民俗活动(庙会、丰收节))、农业资源(如果园、茶园、养殖基地),明确资源归属(集体所有 / 农户承包)与可开发范围;


推动零散资源 “抱团” 转化为文旅资产


  • 针对农户承包资源(如农户闲置房屋、果园、农田):由集体经济组织协调,与农户签订《资源入股协议》,将零散资源 “集中托管”,如农户闲置房屋改造为民宿、果园改造为采摘体验基地,农户以资源入股参与收益分成,避免 “单打独斗” 导致的业态混乱。

  • 针对集体所有资源(如古村落公共空间、集体山林):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整合,划定 “文旅开发核心区”(如古村落改造民宿集群、集体山林打造徒步步道);


(二)第二阶段:特色业态打造 —— 丰富共同体体验内容


结合乡村资源禀赋,共同打造 “文旅 +” 融合业态,确保业态 “接地气、有特色、能增收”,重点聚焦三大方向:


1. 文旅 + 民俗文化:活化乡村文化资源

  • 民俗体验工坊:依托乡村非遗技艺或传统手艺,由集体经济组织协调非遗传承人 / 老工匠牵头,绘阖提供 “空间改造、工具采购、运营培训”,打造 “非遗剪纸工坊、传统陶艺工坊、农家织布坊” 等体验项目,游客可亲手制作民俗手作(如剪纸画、陶艺杯),成品可带走或付费定制;

  • 民俗主题活动:结合乡村传统节庆(如春节舞龙、中秋赏月、秋收打谷),由集体经济组织组织农户编排民俗表演(如舞龙舞狮、民歌对唱),绘阖策划 “民俗文化节”,通过线上短视频宣传吸引客流,活动收益按 “集体经济组织 30%、参与农户 50%、绘阖 20%” 分成。


2. 文旅 + 农耕体验:链接乡村农业资源

  • 农耕研学基地:选择连片农田 / 果园,由集体经济组织协调农户参与管理,绘阖打造 “春种(插秧、播种)、夏管(除草、施肥)、秋收(割稻、摘果)、冬藏(腌制腊味、制作农家酱)” 全季节农耕体验项目,对接城市学校、亲子机构开展 “研学旅行”,农户可担任 “农耕导师”,按服务时长获取报酬;

  • 农产品加工体验:利用乡村闲置场地,由绘阖协助建设 “农家食品加工坊”(如手工制茶坊、果酱制作坊、豆腐坊),游客可参与 “采茶 - 炒茶 - 品茶”“摘果 - 熬酱 - 装瓶” 等加工流程,成品可现场购买或通过绘阖电商渠道销售,收益归参与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共有。


3. 文旅 + 乡村住宿:升级乡村住宿体验

  • 民宿集群运营:选择乡村核心区域的农户闲置房屋,由绘阖负责 “标准化改造”(保留乡村风貌,配备独立卫浴、空调、简约家具),集体经济组织成立 “民宿管理小组”,协调农户参与民宿服务(如保洁、餐饮、导览),统一服务标准与定价,避免 “恶意低价竞争”;

  • 田园露营地:利用乡村闲置林地或稻田,由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场地,绘阖负责 “基础配套建设”(如搭建露营平台、卫生间、淋浴间),打造 “田园星空露营地”,配套 “篝火晚会、农家烧烤、露天电影” 等体验,吸引年轻客群,收益按 “集体经济组织 40%、绘阖 40%、参与服务农户 20%” 分成。


(三)第三阶段:运营赋能 —— 提升共同体发展效率


数字科技轻赋能:降低乡村运营门槛


  • 开展 “数字营销培训”:绘阖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、农户开展 “短视频拍摄、直播带货” 培训,指导农户用手机拍摄乡村美景、民俗活动、农耕场景,发布至抖音、快手等平台,吸引 “同城及周边客源”,如农户直播采摘果园水果,可直接引导游客线下体验或线上购买。

  • 搭建 “乡村文旅智慧服务小程序”:由绘阖开发简易版小程序,整合 “业态预约(如民宿预订、农耕体验报名)、农产品购买(如农家土鸡蛋、手工酱)、游客反馈” 功能,集体经济组织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维护(如更新房源、发布活动),无需复杂操作,助力乡村文旅 “线上获客”;


供应链与渠道联动:解决 “销售难” 痛点


  • 联动绘阖全域旅游资源:将合作乡村纳入绘阖 “乡村文旅线路”,与周边景区、民宿形成 “客源互送”,如为城市游客设计 “‘周边景区 + 乡村农耕体验 + 民宿住宿’1-2 日游套餐”,由绘阖负责线路推广与客源导入,带动乡村文旅客流增长。

  • 对接绘阖现代流通板块:为乡村文旅共同体搭建 “农产品供应链”,如农户种植的蔬菜、养殖的家禽,通过绘阖冷链物流配送到民宿餐厅、体验工坊,确保 “食材新鲜、成本可控”;同时将乡村特色产品(如手工酱、非遗文创)纳入绘阖电商渠道(拼多多、京东乡村专区),实现 “文旅体验 + 产品销售” 双增收;


农户能力培育:确保共同体可持续


  • 建立 “骨干培养计划”: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、积极参与的农户中选拔 “文旅运营骨干”,由绘阖安排赴成熟乡村文旅项目(如浙江莫干山民宿集群、安徽宏村)参观学习,培养乡村自己的 “运营带头人”,减少对外部团队的依赖。

  • 开展 “文旅服务培训”:绘阖定期为农户开展 “民宿服务礼仪、农耕体验指导、食品安全” 等培训,如指导民宿服务农户 “客房整理、接待话术”,帮助农户从 “农民” 转型为 “文旅服务者”;



四、收益分配与风险保障:确保共同体公平可持续


(一)收益分配机制:兼顾 “集体、农户、企业” 三方利益


  1. 资源入股收益:农户以闲置房屋、果园等资源入股的,按 “资源评估价值占比” 参与收益分成,如农户闲置房屋改造民宿后,每间民宿年度收益的 30% 归农户,40% 归乡村集体经济组织(用于乡村公共设施维护、文旅再投入),30% 归绘阖(覆盖运营成本与投资回报);

  2. 劳动参与收益:农户参与文旅服务(如民宿保洁、农耕导师、民俗表演)的,按 “服务时长 / 工作量” 获取劳务报酬,如民宿保洁农户按 “100 元 / 天” 结算,农耕导师按 “200 元 / 场体验” 结算,报酬按月发放;

  3. 集体发展收益: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取的文旅收益(如公共空间租赁、集体业态分红),50% 用于乡村公共设施升级(如修路、建厕所),30% 用于农户福利(如老人补贴、学生助学),20% 留存作为 “文旅发展基金”,用于后续业态拓展。


(二)风险保障机制:降低乡村与农户参与风险


  1. 成本共担:前期业态改造(如民宿装修、工坊建设)、数字系统开发等投入,按 “绘阖承担 60%、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 40%(可申请乡村振兴专项补贴)” 分摊,避免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承担过重资金压力;

  2. 风险准备金:从文旅共同体年度收益中计提 10% 作为 “风险准备金”,用于应对突发情况(如自然灾害导致业态暂停、游客投诉赔偿),确保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收益稳定;

  3. 退出缓冲:若农户因特殊原因需退出合作,可提前 3 个月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,由集体经济组织协调资源承接方(如其他农户、集体统一运营),避免 “资源闲置”,保障农户已投入资源的合理回报。



五、实施步骤:分阶段落地,确保共同体稳步推进


(一)筹备期(1-2 个月):夯实合作基础


  1. 成立 “乡村文旅共同体联合工作组”: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任组长,绘阖派运营、规划专家任副组长,农户代表(3-5 人)任成员,明确分工(如资源梳理、农户协调、规划编制);

  2. 完成资源普查与农户动员:集体经济组织牵头走访农户,讲解合作模式与收益分配规则,签订《资源入股协议》《服务参与协议》,确保农户知晓并自愿参与;

  3. 确定核心业态与投资方案:联合工作组根据资源普查结果,确定首批落地的 1-2 个核心业态(如民俗工坊、民宿集群),明确双方投资比例与实施计划。


(二)落地期(3-6 个月):推进业态与运营落地


  1. 开展业态改造:绘阖负责民宿、工坊等场地的标准化改造,集体经济组织协调农户提供劳动力支持(如场地清理、材料搬运),降低改造成本;

  2. 搭建智慧与供应链体系:绘阖完成 “乡村文旅智慧服务小程序” 开发,对接冷链物流与电商渠道,集体经济组织安排专人学习系统操作;

  3. 开展试运营:核心业态上线试运营,邀请周边村民、乡镇干部体验并提建议,联合工作组优化服务流程(如调整体验项目时长、民宿服务标准)。


(三)运营期(长期):持续优化与收益共享


  1. 常态化运营:绘阖运营团队定期(每月)驻场指导,协助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营销活动(如节日促销、短视频宣传),培训农户服务技能;

  2. 收益结算与公示:每月结算文旅收益,由联合工作组向农户公示收益明细(如民宿营收、体验项目收入、农户分成金额),确保分配透明;

  3. 业态拓展:根据运营数据与游客反馈,逐步拓展新业态(如露营地、文创商店),优先吸纳未参与农户加入,扩大共同体覆盖范围。



六、合作优势:双向赋能,实现乡村与企业共赢


(一)对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而言


  1. 盘活资源增收益:将零散的自然、文化、农业资源转化为文旅资产,形成长期稳定收益,壮大集体经济实力;

  2. 带动农户共增收:通过 “资源入股 + 劳动参与” 双渠道,让农户既能 “躺着赚资源钱”,又能 “动手赚劳务钱”,避免 “空心化”;

  3. 提升能力强根基:借助绘阖的培训与实践,培养乡村自己的文旅运营团队,为后续自主发展奠定基础。


(二)对绘阖产业集团而言


  1. 拓展乡村场景:将乡村振兴、数字科技、现代流通等板块资源落地到具体乡村,验证 “文旅赋能乡村振兴” 的实践价值;

  2. 沉淀可复制模式:通过合作形成 “乡村文旅共同体” 标准模式,为后续拓展其他乡村项目提供参考;

  3. 践行社会责任:助力乡村实现 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生活富裕”,彰显企业社会责任,提升品牌美誉度。



七、合作愿景:共建 “人人参与、人人共享” 的乡村文旅新生态


通过双方协同,将合作乡村打造为 “看得见山、望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 的乡村文旅典范 —— 既让城市游客体验到 “原汁原味” 的乡村生活,也让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在文旅发展中 “有收益、有尊严、有盼头”。未来,双方可进一步拓展合作边界,如联合开发乡村文旅 IP、申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项目,共同推动 “乡村文旅共同体” 模式在更多乡村复制推广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。



方案说明:

本方案中如有涉及合作条款(包括但不限于基建出资比例、收益分配规则、实施步骤时序、业态运营分工等),仅为合作方向与模式参考,不构成绘阖产业集团与任何合作方的最终法律约定或承诺。由于不同区域在资源禀赋、财政状况、政策导向、文旅发展基础等方面存在客观差异,具体合作内容需结合实际需求、地方规划及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现实条件,由双方或多方共同协商后动态调整与细化。绘阖产业集团始终秉持开放合作态度,愿以最大诚意与相关方展开深度沟通,基于实事求是原则优化合作方案,携手推动区域全域旅游项目合规、高效落地,共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目标实现。


Regional Quick Navig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