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敬的工业技术服务商、制造企业、科研院所、工业互联网平台、专业服务机构及智能制造领域同仁:
当前,“中国制造 2025” 战略深入推进,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。从 “自动化替代” 到 “数字化贯通”,从 “智能化升级” 到 “产业链协同”,制造企业正加速向 “柔性化、绿色化、网络化” 转型。但与此同时,行业仍面临 “技术碎片化、数据不通畅、转型成本高、产业链协同弱” 等痛点 —— 单一主体难以覆盖 “技术研发 - 场景落地 - 运营优化 - 生态协同” 的全链路需求,唯有以 “开放协同、价值共生” 为核心,整合 “技术能力、制造场景、数据资源、服务经验”,才能破解智能制造 “落地难、见效慢” 的困境,真正实现 “制造向智造” 的跨越。
绘阖产业集团深耕智能制造领域多年,以 “数字赋能制造、生态驱动升级” 为核心定位,构建了 “工业互联网平台(绘阖智造云)+ 智能硬件(工业传感器、边缘计算设备)+ 行业解决方案(柔性生产、能效管理、质量追溯)+ 产业链协同资源” 的全链条能力。已在汽车零部件、装备制造、电子电器、食品加工等 10 余个细分行业,落地 50 余家智慧工厂、20 余个产业级智能制造项目,积累了 “技术适配制造场景、数据驱动运营优化、生态助力产业链升级” 的成熟经验。为进一步打通智能制造生态链,凝聚多方合力,我们正式发起 “绘阖智能制造生态伙伴计划”,诚邀全国范围内致力于智能制造的优秀主体携手,共筑 “技术共研、场景共享、资源共配、价值共创” 的智能制造新生态!
一、我们期待这样的生态伙伴
技术服务伙伴:
工业软件服务商:聚焦 MES(制造执行系统)、ERP(企业资源计划)、PLM(产品生命周期管理)、工业 AI 算法(质量检测、能耗优化、设备预测性维护)的研发与落地团队;
自动化与硬件厂商:工业机器人、智能产线设备、工业传感器、边缘计算网关、数字孪生建模工具的生产与服务企业;
工业互联网平台商:提供算力支撑、数据安全、云原生应用开发的平台型企业,具备跨行业数据互通与协同能力。
2. 制造企业伙伴:
传统制造企业:有智能制造转型需求(如产线自动化改造、数字化管理升级、绿色工厂建设)的中小型制造企业;
高端制造企业:已布局智能制造,需拓展产业链协同(如供应链数字化、跨工厂协同生产)、技术迭代(如 AI 深度应用、数字孪生全场景覆盖)的龙头企业;
专精特新 “小巨人” 企业:在细分领域有技术优势,需通过智能制造提升核心竞争力、拓展市场份额的创新型制造企业。
3. 科研与智库伙伴:
高校与科研院所:智能制造领域(如工业 AI、数字孪生、绿色制造技术)的重点实验室、研究院,具备前沿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能力;
行业协会与咨询机构:制造业细分领域协会(如汽车零部件协会、电子制造协会)、智能制造转型咨询机构,能提供政策解读、行业调研、转型规划服务。
4. 产业链配套伙伴:
供应链服务商:智能制造领域的智能物流(AGV、智能仓储)、工业耗材(绿色包装、精密部件)供应商;
专业服务机构:提供智能制造项目审计、知识产权保护、税务筹划、人才培训的律所、会计师事务所、职业培训机构;
金融机构:提供智能制造转型贷款、设备融资租赁、技术研发补贴对接的银行、产业基金、融资租赁公司。
二、核心合作价值:生态协同,共推智能制造落地
(一)技术共研:破解制造场景痛点
联合技术攻关:针对制造企业共性痛点(如中小工厂自动化成本高、复杂产品质量检测难、多工厂协同效率低),组建 “绘阖 + 伙伴” 联合研发团队,共享技术专利与研发资源,共同开发 “低成本、易落地” 的行业定制化方案(如中小型机械加工企业轻量化 MES 系统、食品行业 AI 质量追溯方案);
场景验证赋能:开放绘阖已落地的智慧工厂、产业级项目场景(如汽车零部件柔性产线、电子行业数字孪生工厂),为伙伴技术提供 “真实制造环境测试场”,加速技术迭代与商业化验证(如工业 AI 算法在实际产线的精度优化、自动化设备在复杂工况的适配调整);
标准共建共享:联合科研院所与行业协会,参与智能制造细分领域标准制定(如工业数据采集规范、数字孪生工厂建设标准、绿色制造评价指标),共同抢占行业技术话语权,避免 “技术孤岛” 与 “标准冲突”。
(二)场景共享:降低转型成本,加速价值变现
制造场景开放:向技术服务伙伴开放绘阖合作制造企业的转型需求(如某汽车零部件厂产线改造、某食品厂能效管理升级),提供 “需求对接 - 方案设计 - 项目落地” 全流程支持,帮助伙伴快速获取真实场景订单,缩短市场拓展周期;
数字底座共享:开放绘阖智造云平台的 API 接口与开发工具(如数据集成工具、低代码开发平台、工业 APP 模板),伙伴无需重复搭建底层架构,直接对接制造企业的设备数据、生产数据,快速开发行业应用(如设备预测性维护 APP、能耗分析报表工具),降低研发成本 30% 以上;
转型成本分摊:针对中小制造企业转型资金压力,联合金融伙伴推出 “生态联合补贴”(如设备采购贴息、数字化方案服务费减免),同时通过 “多企业联合采购”(如多家电子厂共同引入 AI 检测系统)降低单个企业的转型成本,让智能制造惠及更多中小企业。
(三)资源共配:打通产业链协同堵点
产业链数据互通:依托绘阖智造云平台,协助制造企业伙伴实现 “上下游数据贯通”(如供应商产能数据、客户需求数据与工厂生产数据联动),优化供应链计划(如按需生产、减少库存积压),提升产业链响应速度;
跨企业资源调度:针对订单波动大的制造企业,联合生态内闲置产能资源(如某机械厂空闲智能产线、某电子厂多余检测设备),实现 “产能共享、设备共用”,提高资源利用率,降低企业固定成本;
人才资源共享:整合生态内培训资源(如工业机器人操作、MES 系统运维培训),为制造企业伙伴提供 “定制化人才培养”,同时为技术服务伙伴推荐具备智能制造实操经验的工程师,解决 “人才难找、培养周期长” 的问题。
(四)价值共创:实现 “技术 - 制造 - 生态” 三方共赢
品牌联合赋能:通过绘阖官网、智能制造行业展会(如工博会、智博会)、行业媒体(《中国制造业信息化》《智能制造》),与伙伴联合宣传 “智能制造标杆案例”(如 “绘阖 + 某伙伴联合打造某智慧工厂,产能提升 25%”),提升伙伴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品牌知名度与公信力;
市场拓展协同:依托绘阖在制造企业的合作基础(全国 200 余家制造客户),协助技术服务伙伴拓展区域市场(如华东地区电子制造企业、华南地区汽车零部件厂商),提供本地化需求对接与客户信任背书;
长期收益共享:针对长期运营项目(如制造企业数字运维服务、产业链数据服务),建立 “基础服务费 + 增值收益分成” 机制(如通过数据优化帮企业降本的部分收益共享、工业 APP 订阅分成),确保伙伴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回报。
三、绘阖的生态伙伴支持体系
技术支持:
组建 “智能制造专属技术团队”,提供 7×24 小时技术咨询、平台对接、方案优化服务(如工业数据采集调试、AI 算法适配指导),确保伙伴技术快速落地;
开放绘阖技术实验室(工业 AI、数字孪生),为伙伴提供技术研发与测试的硬件支持(如高精度传感器、数字孪生建模软件)。
2. 资源对接:
每月组织 “智能制造生态对接会”,邀请制造企业、技术服务商、金融机构面对面交流,促进需求匹配与项目合作;
提供 “绘阖智能制造客户资源手册”(脱敏后),为技术服务伙伴精准推荐转型需求明确的制造企业。
3. 培训赋能:
每年开展 “智能制造伙伴训练营”,内容涵盖 “工业互联网平台使用、行业解决方案设计、制造企业转型方法论”,为伙伴免费提供 200 + 人次培训名额;
邀请行业专家(如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、头部企业 CIO)开展线上讲座,分享前沿技术与实战经验。
4. 政策协助:
协助伙伴对接国家及地方智能制造专项政策(如 “十四五” 智能制造发展资金、绿色工厂补贴、数字化转型试点申报),提供政策解读与申报材料指导,提升项目申报成功率;
联合地方政府开展 “智能制造专项行动”(如某地区中小制造企业转型扶持计划),为伙伴争取政策背书与项目优先选择权。
5. 资金支持:
联合金融伙伴为优质技术服务伙伴提供 “研发贷款贴息”(如工业 AI 算法研发补贴),为制造企业伙伴提供 “设备融资租赁优惠”;
对生态内高潜力项目(如突破性智能制造技术、高复制性行业方案),开放绘阖产业投资基金的优先投资机会。
四、加入方式:即刻携手,共启智能制造新征程
申请路径:在线填写《绘阖智能制造生态伙伴申请表》;
合作流程:资料审核(3 个工作日内反馈)→ 需求与技术对接 → 签署生态合作协议 → 资源赋能与项目落地(如联合方案设计、制造场景对接、政策申报)。
结语
智能制造的未来,不是 “单点技术的竞争”,而是 “生态协同的共赢”—— 需要技术的 “硬核支撑”、制造的 “场景根基”、数据的 “流动价值”,更需要每一位伙伴的 “协同发力”。绘阖产业集团愿以开放的胸怀、务实的行动,与各位伙伴携手:以技术为笔,勾勒智能制造的创新蓝图;以生态为桥,连接技术能力与制造需求;以共赢为目标,让更多制造企业实现 “降本、增效、提质、绿色” 的转型价值,共同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!
期待与您并肩,共筑智能制造新生态,共赴 “中国制造” 向 “中国智造” 的跨越之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