区域
要素
加入商会生态
平台
企业

生态环境治理

秉承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

倡导绿色发展,为构建美丽中国积极贡献

我要加入环境治理生态

诚邀各地方政府、产业园区、龙头企业

科研院所及合作伙伴加入

加入环境治理生态

关于生态环境治理

Regional Quick Navigation

广东省河北唐山商会发展服务平台愿景与战略锚定
来源:绘阖产业集团 | 作者:产业发展中心 | 更新时间 :2025-10-30 | 6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明确平台愿景与战略,既是为所有参与主体(会员企业、两地政府、商会)提供长期协作的“共同目标”,也是确保平台资源投入、功能设计不偏离核心方向的“导航仪”,最终实现从“零散合作”到“系统协同”的跨越。


一、文档引言:平台愿景与战略的核心价值


广东省河北唐山商会发展服务平台(以下简称“平台”)由绘阖产业集团全额投资、主导建设并负责全周期运营,其愿景与战略锚定并非抽象方向,而是基于粤唐两地产业禀赋、国家战略导向及商会会员核心需求形成的“可落地、可感知、可实现”的发展蓝图。明确平台愿景与战略,既是为所有参与主体(会员企业、两地政府、商会)提供长期协作的“共同目标”,也是确保平台资源投入、功能设计不偏离核心方向的“导航仪”,最终实现从“零散合作”到“系统协同”的跨越。



二、平台顶层愿景:打造粤唐产业协同的“融阖共生”标杆


平台以“链接京津冀与粤港澳两大动力源,构建粤唐企业深度融阖、要素高效流动、产业协同升级的跨区域服务生态,成为全国省际产业协作的示范载体”为顶层愿景,核心包含三大内涵:


  1. “融阖”是核心逻辑:打破粤唐两地“地域壁垒、资源孤岛、信息割裂”,推动“广东数字技术+唐山制造基础”“广东科创资源+唐山产业场景”“广东市场渠道+唐山优质产品”的深度融合,实现“1+1>2”的协同效应,而非简单的要素叠加;

  2. “共生”是价值导向:不仅关注单个企业或区域的收益,更追求“企业成长、政府增效、商会赋能”的多方共赢——让广东企业找到北方产业落地场景,让唐山企业获取南方转型资源,让两地政府实现“双招双引”与产业升级目标,让商会成为跨区域服务的标杆组织;

  3. “示范”是长远定位:初期聚焦粤唐协同,后期总结可复制的“跨区域产业协作模式”(如要素对接机制、利益协调规则、政企协同路径),为全国东中西部产业梯度转移、制造业“智改数转绿提”提供实践样本。



三、战略锚定:深度承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


平台愿景的实现,始终以国家战略为“指南针”,确保发展方向与国家政策导向同频共振,具体锚定三大国家战略:



(一)锚定“区域协调发展战略”:破解粤唐发展不平衡问题

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“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”“推动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”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将“深化东、中、西、东北地区产业协作”作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抓手。平台作为粤唐协作的核心载体:


  • 承接“动力源联动”要求:联动广东(粤港澳大湾区核心)的“数字创新力”与唐山(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节点)的“制造承载力”,推动创新要素向制造端流动,避免“创新与应用脱节”;

  • 破解“要素流动壁垒”:通过搭建统一的产业要素数据库、线下服务站,打通资金、技术、人才、数据跨区域流通的“堵点”,例如广东的数字技术专家可通过平台为唐山企业提供远程诊断,唐山的闲置产能可通过平台对接广东企业的生产需求。


(二)锚定“制造强国战略”:助力粤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


《“十四五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》提出“推动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”,平台针对粤唐制造业特点精准发力:


  • 助力唐山传统制造升级:唐山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、精品钢铁基地,平台引入广东的人工智能、数字孪生、工业互联网技术,推动钢铁、装备产业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质量效益”转型,例如帮助钢铁企业搭建智能生产监控系统,降低能耗与生产成本;

  • 支撑广东制造场景落地:广东在低空经济、智能网联汽车等新赛道的技术成果,可通过平台对接唐山的制造基础(如汽车零部件产能、特种钢铁材料),实现“技术研发-场景验证-产业落地”的闭环,避免“有技术无市场”。


(三)锚定“双碳战略”:推动粤唐产业绿色协同


国家“双碳”目标明确要求“推动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转型,培育绿色低碳产业”,平台聚焦粤唐绿色协同:


  • 赋能唐山绿色转型:唐山钢铁、化工等传统高耗能产业,可通过平台对接广东的CCUS(碳捕集、利用与封存)技术、绿色能源解决方案(如光伏屋顶、储能设备),降低碳排放强度;

  • 共建绿色供应链:推动广东的绿色建材企业(如低碳水泥、节能门窗)与唐山的建筑、装备制造企业合作,构建“粤唐绿色供应链”,共同抢占绿色制造市场。



四、平台阶段目标:1-3年可落地的“三步走”规划


为避免愿景“空泛化”,平台制定1-3年阶段性目标,确保每一步都有具体抓手与可落地方向:



(一)第一年(基础搭建期):夯实协同“基础设施”


  • 核心任务:完成“1库2站3类活动”建设——

    1. 搭建“粤唐产业要素数据库”(收录企业需求、技术成果、闲置产能、政策资源等信息,覆盖粤唐两地多类企业);

    2. 在深圳、唐山各设立1个线下服务站(提供异地办公、商务接待、需求对接等基础服务);

    3. 举办三类常态化活动(定期线上政策解读、季度要素对接会、年度粤唐政企对接会);

  • 关键指标:服务一定数量的会员企业,完成多批次要素对接,确保企业需求响应及时、无遗漏。


(二)第二年(试点突破期):打造协同“标杆案例”


  • 核心任务:聚焦“数字+绿色”两大领域,落地若干跨区域试点项目——

    1. 数字转型试点:帮助多家唐山制造企业对接广东数字技术,完成智能生产线改造;

    2. 绿色协作试点:推动多家广东绿色技术企业与唐山高耗能企业合作,落地低碳改造项目;

    3. 市场拓展试点:组织若干家唐山企业入驻广东产业园区,拓展南方市场;

  • 关键指标:试点项目带动企业生产效率与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,粤唐企业协同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。


(三)第三年(模式推广期):形成协同“可复制经验”


  • 核心任务:总结试点经验,输出“粤唐产业协同三大机制”——

    1. 要素对接机制(明确需求提交、匹配、跟进的标准化流程);

    2. 利益协调机制(针对跨区域项目的收益分配、风险承担制定规则);

    3. 政企协同机制(建立两地政府、商会、企业的常态化沟通路径);

  • 关键指标:服务企业数量稳步增长,落地跨区域项目形成规模效应,编制《粤唐产业协同发展白皮书》,向全国推广可借鉴的协作经验。



五、平台战略定位:粤唐产业生态中的“三大角色”



在粤唐产业协同中,平台并非“全能型主体”,而是聚焦核心价值,承担三大战略角色:


  1. 要素流通枢纽:不直接生产资源,而是成为“粤唐资源的连接器”——整合广东的数字技术、科创资源、市场渠道与唐山的制造产能、产业场景、政策空间,通过精准匹配让要素“从过剩处流向短缺处”;

  2. 产业协同桥梁:不替代企业自主合作,而是成为“跨区域合作的催化剂”——解决企业合作中的“信任成本高、沟通效率低、政策不熟悉”问题,例如为粤唐企业合作提供政策咨询、合同合规审核、项目进度跟踪等服务;

  3. 战略落地抓手:不脱离国家与地方战略,而是成为“政策落地的微观载体”——将国家区域协调、制造强国等战略转化为企业可参与的具体项目(如数字改造试点、绿色协作项目),让宏观政策“落地生根”。



六、战略差异点:与其他区域协作平台的“三大不同”




当前跨区域产业平台较多,平台通过三大差异点形成核心竞争力:


  1. “投资+运营”全周期支撑:依托绘阖产业集团的投资与产业服务能力,不仅搭建“信息对接平台”,更能为跨区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(如产业基金)、落地服务(如选址、审批代办),避免“只对接不落地”;

  2. “精准聚焦”而非“全面覆盖”:不追求服务所有产业,而是聚焦“广东数字技术+唐山传统制造”“广东绿色产业+唐山高耗能行业”两大核心方向,深耕细分领域,确保对接精准度;

  3. “政企商”三方协同驱动:不同于政府主导的“行政化平台”或企业自发的“松散联盟”,平台由商会牵头(链接企业)、绘阖运营(提供资源)、政府支持(给予政策),形成“三方联动、市场化运作”的可持续模式。



七、结语:愿景与战略的“全员共识”价值


平台的愿景与战略不仅是“顶层设计”,更是所有参与主体的“行动指南”——对会员企业而言,是判断合作方向的“指南针”;对两地政府而言,是制定协同政策的“参考系”;对商会而言,是升级服务能力的“路线图”。未来,平台将以愿景为目标、以战略为路径,逐步推动粤唐产业从“地理相隔”到“生态相融”,最终实现“深度融阖、协同共生”的发展目标。


首页